8年老亿乐社区最新下单网址:https://sq.mubail.cn  ,请猛戳这里→点击跳转

界面新闻记者|马悦然

改变“供过于求 ”的激烈竞争局面,是当前光伏行业的头等大事 。这导致但凡有“减产”相关信息,都能轻易让光伏板块震荡。

5月13日早 ,光伏业内流传一篇“小作文”称 ,行业前六家硅料龙头有计划收购其余所有硅料产能。这六家公司分别为协鑫科技(03800.HK)、通威股份(600438.SH) 、大全能源(688303.SH)、新特能源(01799.HK)、东方希望和亚洲硅业 。

该消息刺激今日光伏板块股价上涨 。

截至5月13日收盘,Wind光伏指数上涨1.4%,收于2831.55点。其中 ,东方日升(300118.SZ)上涨16.96%,京运通(601908.SH) 、欧晶科技(001269.SZ) 、协鑫集成(002506.SZ)等多股涨停;通威股份(600438.SH)上涨7.56%。

界面新闻分别联系了上述六家硅料头部企业中的四家上市公司,未得到任何官方有效信息 。

六家硅料龙头要“凑份子”让其他企业离场,是真是假?  第1张

“我们也看到了 ,但具体(收购)相关的内容没有听说、并不清楚。”大全能源证券部相关人士对界面新闻回应称,今日板块股价上涨,可能和行业这些消息面有关。

一位不愿具名的硅料龙头企业人士则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 ,确实有头部企业想要推动上述收购的事情,但还在初步意向阶段 。

“上述提议其实就是头部企业凑份子,让其他人离场 ,相当于给了一定的对价 ,让现有产能够顺利退出,待行业供需平衡之后,企业通过利润能够弥补现在的支出。这其实比硬碰硬的竞争成本更低。 ”该人士对界面新闻透露 。

该人士解释称 ,当前行业有两大问题需要解决,第一个是库存降低,即产品去化;第二是产能去化。产品去化需要企业共同协同减产、承担相应的责任 ,产能去化如果能通过上述收购等方式解决,将利好行业未来发展。

“具体能否落实,需要国家相关部门牵头 ,行业多方协商 。”该人士称。

在上述“小作文”发酵的一天内,界面新闻记者采访了多位业内人士,大部分认为上述计划的落实非常困难 ,甚至觉得消息“一眼假 ”,也有人士担忧,未来硅料过于集中是否会产生垄断问题。

“感觉这不现实 ,有这个钱不如真的继续亏本‘卷’对手 。”有机构分析人士对界面新闻称 ,如果这真的属实,二三线硅料厂将看到希望,尽量让自己的产能卖贵一点 ,这就涉及到实施层面的难度问题 。

截至2024年末,通威股份已形成高纯晶硅年产能超90万吨;协鑫科技颗粒硅总产能48万吨;大全能源多晶硅产能30.5万吨;新特能源产能约30万吨,四家企业产能约达198万吨。

综合此前券商及机构数据来看 ,行业硅料需求在150万-160万吨左右。这意味着,目前市场硅料供给量已大大超出实际需求 。

光伏行业低迷已经持续近两年,因低价内卷 ,全行业陷入亏损。

去年底,超30家企业签订史上最严自律公约,自愿减产。近一年来 ,光伏行业协会或国家相关部门,定期会召集头部企业等主体开会,就行业自律 、减产等相关话题讨论 ,力图解决目前的行业困境 。但行业至今没有看到明显改善。

截至今年一季度末 ,多数硅料、硅片企业已连续亏损15个月。硅料环节中,通威股份去年亏损超70亿元,大全能源亏损超27.18亿元 ,四家硅料龙头上市公司去年共计亏损184亿元 。

目前,硅料价格仍在低位。

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在5月7日的数据显示,上周棒状硅企业暂无成交;N型颗粒硅成交价格区间为3.5-3.7万元/吨 ,成交均价为3.6万元/吨,环比下降2.7%。

硅业分会称,光伏产业链下游产品价格再度呈现下降趋势 ,下游企业对于原料成本控制越发严格,多晶硅预期采购价格一降再降,亏损已达到绝大多数多晶硅企业无法接受的程度 ,因此多晶硅企业不愿让价成交 。

出于这种极端市场行情,部分多晶硅企业有意愿将三季度的集中检修提前至二季度,或将根据实际的签单情况对开工负荷进行临时调整。

硅业分会分析称 ,截至目前 ,国内所有在产多晶硅企业基本处于降负荷运行状态,本月原计划有新增产出的2家企业基本已取消其扩产计划,即将步入检修的3家企业也开始逐步减少原料输送。

“预计5月国内多晶硅产量将减少至9.6万吨左右 ,环比下降约3%,在产企业数量或在二季度缩减至10家左右 。”硅业分会统计称 。

除了上述供应端消息,光伏行业在国际贸易端也面临新变化。

5月12日 ,中美关税情况发生调整,双方大幅降低双边关税水平。《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》发布内容显示,目前美国对华新增关税幅度降为30% 。

彭博新能源财经光伏分析师谭佑儒对界面新闻表示 ,《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》中对关税的调整,对目前光伏中企来说,尤其是主材厂商影响不是很大。因为此前高税率和贸易壁垒下 ,中企几乎已经没有对美国直接贸易出口光伏电池、组件产品。

“但对于需要进口光伏制造设备 、辅材等在美生产,且依赖中国产品和原材料供应的企业来说,关税下调存在利好 。 ”

多家光伏企业在与界面新闻记者交流过程中 ,表达了对上述政策调整持观望态度。

目前光伏中企产品输美面临的关税打击 ,主要来源于东南亚“双反”终裁美,这部分高税率并未取消将有所调整。

今年4月,美国宣布对原产自柬埔寨、马来西亚、泰国和越南的晶体硅光伏电池(无论是否组装成组件)的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(下称双反)作出肯定性终裁 。

根据裁定 ,东南亚四国光伏产品的反倾销税率范围在0%-271.28%,反补贴税率范围在14.64%-3403.96%。双反终裁所涉企业中,中企龙头的当地企业面临高达40.30%-375.19%不等的双反税。

此前 ,华创证券发布的研报内容也提及,对等关税对中国以及东南亚四国边际影响均有限 。当前美国面临电池产能不足问题,贸易壁垒背景下 ,预计短期仍需从印尼 、老挝、印度、马来等区域进口,后续中东 、美国本土有产能布局的企业有望受益。

8年老亿乐社区最新下单网址:https://sq.mubail.cn ,请猛戳这里→点击跳转